這兩個禮拜的旅程實在太豐富了
比出國一趟還值得
趣事容以後慢慢敘述
今天只想講口譯的部分
(在法鼓山的演講,主題是「佛教部派與部派主義」)
蘇嘉多和尚很慈悲
他講短短的就讓我翻譯
所以不太需要做筆記
不過在回答問題時,
他有時候會講完整個答案才讓我翻
這時候要不要做筆記
就要選擇了
如果描述的是事件
還是做筆記比較好
才不會遺漏細節
可是如果是在講概念性或實證經驗的部分
比如講禪定的微細之處
或不同禪修方法的禪相的差別
我覺得還是聽懂最重要
也就是一邊聽,一邊心裡產生感受和畫面
翻出來的東西才不會是死死的怪文字
而是可以觸碰到人心的話語
(新竹法源禪林的慈心觀禪修營)
不過呢
有時候也要把聽眾的心得感想翻成英文給和尚聽
這時候又是不同的困難了
通常在講心得的時候
並不是條理分明的
所以譯者的職責就是把骨架弄清楚
再把肉填上去
才能立即傳達清楚的訊息
不需要隨著發表心得者的文字順序去翻
另外一點是
發表心得時通常會講個好幾分鐘
所以可以做筆記
以下是一位師兄在禪修營結束時
發表了大約十分鐘的心得
幸好那時隱約知道他會講一段時間
就做了筆記
口譯老師說
好的口譯筆記
是簡單明瞭
文字不多
但關係很清楚
而且一年後再看
可能都還能翻得出來
所以在記筆記的時候
最好用圖像表達
然後用符號表達圖像間的關係
這位師兄說他對兩件事感到驚訝
所以我有一個拼得不完全的surprise在最上方
其實他只說他對什麼感到驚訝
並沒有說對幾件事
所以編號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翻譯的時候才會清楚
在1後面有一個effectvie和一個笑臉
代表他深深感受到修慈心觀的效果與功德
那個圓圈和箭頭代表說
他慈心修到第四階段時
覺得慈心的感受非常鞏固強烈
使得妄念生起時
也會自然反彈而消失
第三點旁邊有個問號
代表這是個問題
底下有個眼睛和個大圓圈
代表他在修到「願眾生快樂」這個階段時
覺得自己是從高處看世界眾生
他不知到這樣對不對
所以那個往右走的箭頭再加一個問號
是指說他不知到可不可以繼續這麼觀照
還是要回到慈心的感覺上
第二點我懶得說了
只想講最下面的那個圖案
也就是幾滴水珠和一個叉叉
代表他不流淚了
這是口譯時的筆記
可是翻譯之前閱讀相關資料時
要怎麼把內容記在心裡呢?
上次讀的那本「心智魔法師」
講到傳統好學生的上課筆記通常是條列式的
但作者說這不是我們人腦的記憶方式
我們人腦的記憶方式是像樹幹與樹枝
由中心點往外分支擴散的
和尚在法鼓山的第一場演講
是講佛教的部派與部派主義(Sects and Sectarianism
http://www.congress-on-buddhist-women.org/index.php?id=62)
他為此寫了一本書
我只把摘要熟讀
但細節只是胡亂看過
卻抓不到重點
因為背景知識太缺乏
裡頭梵文、印度地名、梵文人名、部派名稱非常多
我沒有詳細查閱
所以那第一場演講翻得很氣餒
所以當天和隔天早上發憤圖強
把和尚講到斯里蘭卡編年史(「島史」)的那一章重新看過一遍
並且用「心智魔法師」的方式
把那章的內容畫出來
免得看過就忘
也抓不到各點之間的關係
黑筆是和尚不同意的論點
鉛筆是和尚提出的理由
其實在這麼整理的時候
我也不確定這麼畫圖是否真的有用
但是以後見之明來看
真的很有幫助,不僅邏輯搞清楚,
連現在都還記得這些論點
那本書說如果要把知識長期儲存在腦海裡
用這種樹狀圖的方式最好
這是幫摘要部分畫的圖,但文字還是很多
這是依據兩個地圖而自己重新畫過的古印度地圖
在閱讀和尚寫的部派那本書時
腦筋才有清楚的地理觀念
方位弄清楚
許多細節也就跟著記起來了
(法鼓山圖書館)
延伸閱讀
「正念分明地踩在一根釘子上」
驚奇四超人又迷路了
讓你身心柔軟的禪修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