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09, 2013

《心智魔法師》

《心智魔法師》

文章日期:2007-11-21 07:23
早上去爬山,下山時有點心急,所以加快腳步。
可是又怕跌倒,所以很認真地看著腳下階梯,
深怕一閃神就摔個四腳朝天。
就因為那麼認真,腳雖然運作快速,膝蓋卻也僵硬起來。



不過幸好心沒辦法一直乖乖聽話,它剎那間沒那麼專注,
因此我眼睛雖然還是看著路,餘光卻開始瞥見旁邊的樹木。
由於視線擴大,本來只看到前面一階, 現在卻突然看到前面五階和周遭風景了。
這時,我的心思雖然沒有全部放在膝蓋、腳步和階梯上,
可是下山的這個韻律,身體老早就記起來,
突然發覺:原來我不用那麼緊張,
身體也會安全地自動把我帶下山。
我開始信任我身體的能力、放鬆下山,膝蓋也突然靈活了起來。


這種拉開距離的功效,讓我想到《心智魔法師》所教的速讀法。
話說口譯完後,
最想加強的地方是記憶力。
於是星期天去書店,看到「心智魔法師:大腦使用手冊 Use your Head 作者:東尼.博贊 原文作者:Tony Bazun」,
就花了一小時看完,學到很多東西。
印象最深的是他教的速讀法。
閱讀時,除了可以加快手指頭在頁面上劃過的速度,
好讓眼睛有個焦點,而且速度跟著加快,
重點其實是不要一個字一個字看,而是以片語為單位。
比如「一隻貓坐在樹上」
如果一字字看
就是
  
    
      

這樣速度很慢
可是如果以片語為單位
就是
一隻貓   坐在樹上
這樣不僅速度快,也容易理解


這就跟我在下山時一樣
如果焦點只放在面前的一個階梯,
反而全身僵硬,速度無法突破,
可是如果一次看到前面五階,
速度反而變快,而且很有信心不會跌倒。



這讓我想到口譯時的毛病。
蒙藏委員會主辦的「格薩爾史詩講座」
請到兩位主講人。
一位是堪布,
另一位是仁波切。
堪布的英文很好,口音不算重。
可是比較起來,仁波切的口音就重了。
因此幫堪布翻時,我的心是放鬆的,
可是幫仁波切翻時,我開始緊張,
一來想聽清楚每個字,
二來如果沒聽清楚的話,提醒自己要抓住大意,
三來他有一次講太多的不丹或西藏人名地名,
很像路上的障礙,我得多花個零點零幾秒鐘,
去知道自己是否聽過那個名字。

現在讀到這個速讀法,
提醒我不要去聽單字,
而是放輕鬆地聽片語、句子,乃至概念就好。
不過昨天實驗了一下,
發覺太放鬆也不行,
因為什麼都記不住了。


佛陀說學習佛法就像琴弦不能太緊或太鬆,
太緊會斷掉,
太鬆又彈不出什麼好曲子來
鬆緊適當才能表現最美的音色。

可是「鬆緊適當」可真是大難題
鬆、緊的依據在哪裡?
怎麼知道這樣叫做「適當」?


(家裡種的咖啡豆,還不夠炒一杯喝)

幸好有老師和師父可以請教。
記得有一次跟慧門師父說:
「我覺得跟人聊天講話很累
因為心情都會跟著起起伏伏。」
他說:「跟人家聊天的時候,心也是要拉開距離。」
問:「怎麼拉?心是那麼抽象的東西。」
答:「先用具體的眼睛下手。你聽別人說話時,眼睛不要盯著對方的眼睛,免得受對方的情緒影響。你的焦點可以擴大,比如看著他額頭中央,或是感覺自己看到周圍的環境,重點是不要只專注在一個點上,而是要有全盤的覺知。」
問:「看對方額頭中央,他會不會覺得你很不禮貌,怎麼都不看他?」
師父笑說:「我現在就是看你額頭中央,你知道嗎?」
我說:「真的嗎?我看不出來欸。」


我後來實驗
真的耶
拉開距離
就比較能不受影響、不會累
但也不會變得冷漠無情
因為拉開距離聽人家訴苦
反而能比較慈悲地提供有智慧的建議
而不是在心裡抱怨:「厚,你講完了沒!?我自己煩惱就一堆了,還聽你倒垃圾!」
心裡這麼埋怨,嘴巴一定只會「eh-huh, eh-huh、就是嘛,他怎麼這樣」等等膚淺地回應,然後百分之九十的心都用來想自己的事。








hsiuhsuantang2007-11-21 19:58:28 回應
也許有些人真的天生樂觀
但對於不是天生樂觀的人來說
我想
樂觀應該是一種智慧
哈...
我也不知道你寫的這篇文章怎麼會被我扯到這裡來

我的老師跟我說
真正修行到某個階段的高僧, 是在跟你講話的時候他都可以修練(我們在聊靜坐)
我想也是
哈...
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又想到這裡
哈哈哈哈
我是來鬧場的

yinyin2007-11-24 21:50:25 回覆
我的確想不出來樂觀跟這篇有什麼關係,不過第二點倒覺得很有關連。
你的老師說得對,高僧是無處不修行。可是我這個低非僧基本功沒練好,還是要把外緣的干擾減到最低才有辦法讓心清明穩定。不過去大圓滿禪修營的時候,就是練習在講話、爬山、動來動去時保持心的清明穩定...。不過話又說回來,基本功沒打好,卻自以為在講八卦時心還能開放自在都是自欺欺人。
歡迎來讓這裡熱鬧熱鬧。寒部落格有您的大駕光臨,可真是蓬篳生輝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