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09, 2013

看到好的一面

看到好的一面

文章日期:2007-11-10 13:54
還記得以前考試少一分打一下的那個年代吧?
這種看缺口的思維模式,已經從小被深深灌輸在腦袋裡,
因此在加拿大的時候,看到他們算分數的方式,讓我吃驚不小。
台灣的話是從一百分開始扣,
外國是看全部的題數當中有幾題對,
比如全部有二十題,對十五題,就會寫15/20
所以他們強調你會什麼,而不是你不會什麼。
現在大家出國的多,跟老外學英文的也多,
這種打分數方式也沒什麼稀奇了,
現在英語教學機構,
也可能以這種方式來打分數,
但我相信「看到你會什麼」的思維方式,
還是沒有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

昨天上午幫一位外國諮商師口譯,
她向她的督導、其他老師與實習生報告一份個案研究,
總共約二十來人。
她講話的時候,我是做逐步口譯,翻譯給在場的人聽,
不過台灣人發言的時候
我就在她耳邊同步口譯,
整個過程還算順利。
不過呢,雖然說有二十來人,
感覺才有四個人,
分別是她──主講人,
中英文都很讚的客座教授──個案的督導
以及實際參與個案的兩位諮商師,
其他十幾位並不是學生,
可是還是很安靜。
快結束時,督導說一定要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但沒有人主動發言,
督導說那每個人都給予正面的回應,
也就是點出主講人做的正確的地方,
他先示範:
我佩服妳的幽默,要是我看到剛打完架而且還怒氣沖沖的兩個人,一定會心裡一驚,慌得不得了,沒辦法像手上剛好拿著一幅風景畫的妳,幽默地跟他們說:「有誰要換個角度看人生嗎?」

有兩個人發表意見,
但不是給予正面回應,
其中一位比較像是提出問題,但又不太需要答案
另一位是用「這只是我個人看法啦」這句話包裝她的小小批評。
督導說:奇怪,我不是請大家提出你讚賞的地方嗎?
然後時間到了,其他人沒機會發表意見。

從最後這幾分鐘,可以看出:
督導在外國留學教學已久,
把西方「看好的一面」學了起來,
可是台灣人還是不習慣讚美
也可能根本沒看到優點
也可能覺得唯一的優點已經被督導講出來了,
還有什麼好講?

不過督導雖然學到「講出好的一面」,
但他其實還是在看缺口
也就是在場的人都沒有按照他的模式發言。
當然,他說「奇怪,我不是請大家提出你讚賞的地方嗎?」不見得真的是在看缺口,而可能是出於教育之心。他可能想要訓練台灣人「點出別人已經做得很好的一面」,但發覺聽眾還是沒辦法被洗腦而納悶不已。

報告快結束時,請大家講出好的一面的確是好點子。
一,也許報告人並沒意識到自己好的一面,
人家一提醒,他以後會做得更好,把已經有的好品質發揚光大。
二,快結束時,才匆匆做個批評,可能會讓主講人忽然down下來,
儘管整個會議可能都在講他好的一面。所以,何必不歡而散呢?
三,缺點有時候真的很難改正,但是讓已有的好品質增長卻比較容易,
所以最後短短數分鐘,講正面的還是比講負面的來得有建設性。


以上是「看好的一面」的明顯例子,
以下分享一個比較隱性的例子。

我們已經維持一年的談夢組
固定班底是四個人
有一次難得有另外四個人要來
我卻因為那天小感冒爬不起來
決定放棄增廣見聞的機會
繼續睡覺

後來寫email給主辦人
跟她說我小感冒太累,就沒有去了
她說她知道我一定是生病才會沒出席
然後誇說我這麼年輕就知道怎麼養生
不會硬拖著身子去參加聚會而把能量耗盡
這是很明智的

一般人只會看到「喔,妳生病,所以沒來,好,那妳好好休息」
而她看到的是「這麼年輕就懂得養生」,而且還表達出來,
讓本來有點抱歉的我很高興
而且不會後悔沒有去
河咪2008-12-02 13:47:36 回應
嗯~這的確是非常令人深思的題目~謝謝你的分享
在台灣 很多人的模式的確是比較容易看到缺陷的一面 而不是好的那一面
就連父母的教育和整個教育體制下都是這樣,只會問考多少分 而不是懂了多少
在這樣的認知之下 差異是很大的 也難怪國外的思維模式會更加的踏實 而不會像國內做事風格都築空中閣樓
(請讓我引用一下~感謝~) 

yinyin2008-12-02 21:40:33 回覆
歡迎引用!很高興對你有所啟發!

ahi2008-12-01 20:40:51 回應
謝謝你,此文章閱讀後也讓我學到很多。

yinyin2008-12-02 21:40:59 回覆
看了真高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