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不了演員也沒有演戲天分
但是能夠翻譯影星的著作
也似乎跟那個圈子搭上線
乾過癮了一番
比如說之前翻的
《她們,和她們的希望故事》
推薦人包括安潔莉娜裘莉和喬治克隆尼
突然有一種:天啊,他們不是遙不可及的超級大巨星嗎!
現在好像跟他們有一等關係的連結
哈!
《寄到天堂的情書》作者娜塔莎.麥克洪是位英國女星
代表電影是「楚門的世界」
(電影劇照)
她先生是英國首屈一指的顱顏整形外科醫生
有一天她在美國拍戲時接到朋友的來電
得知丈夫心臟病發作而猝死
育有兩個小兒子、肚中懷著第三胎的她
聽了簡直是晴天霹靂
這本書是她在丈夫死後的一年期間所寫的日記
她非常誠實地面對自己
紀錄她在愛人死後面對傷痛同時撫育三子的心路歷程
有些人覺得真實的故事比虛構小說還精彩
這就是其中一本
因為其中的情感起伏、人生波折是那麼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
引起共鳴的原因不見得是因為生花妙筆
而是因為作者很有勇氣地把她的內心世界赤裸裸地呈現給我們看
我們生活中總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不滿與困惑
看了這本書之後
似乎會讓我們拉開距離檢視自己的生活
進而覺得自己面臨的逆境或苦惱
其實沒那麼嚴重
而且都會過去
當然
讀這類書籍的目的並不是藉著看到比自己更可憐的人生
來讓自己覺得好過一點
然後慶幸自己沒那麼慘
而是藉著不同的媒介來體會人生、洞察人性
也許看多了
就能更豁達、看得更開
……………………………………………………………………………………………………………………..
內容簡介
娜塔莎.麥克洪是位美麗的知名演員,擁有幸福的家庭,深愛她的丈夫以及活潑可愛的孩子。她的先生馬丁.凱利(Martin
Kelly)是英國首屈一指的顱顏整形外科醫生,同時也是非營利組織「面對世界」(Facing The
World)的創辦人,他集結一群醫師,專門幫助顏面受損的孩童。馬丁聰明、優秀,時值壯年;工作閒暇之餘,他的興趣是作曲、打鼓、跑步、滑雪,還在一個由整形外科醫生所組成樂團「Tuck
That」中擔任貝斯手,是完美的丈夫及父親。
一個事故卻讓娜塔莎的世界瞬間崩解。
事發當時,娜塔莎正帶著兩個兒子在洛杉磯拍戲,肚子裡還懷著老三。前幾分鐘,她還收到丈夫充滿愛意的簡訊;馬丁說:他愛她,迫不及待想見她和孩子,下星期就要到加州和他們碰面,要陪她一起去產檢……。
幾分鐘後,卻接到友人來電,告知馬丁死了,她摯愛的丈夫因心臟病猝發死於自家門口……。
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另她陷入煉獄。從此,她必須母兼父職,擔負起照顧稚子、養家的責任,必須獨自面對生活中一切瑣事的紛擾,以及忍受對丈夫無止境的思念。她開始寫信給丈夫,告訴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彷彿他從未離開般……。這本書就是這些信件的集結,一本感人、真摯、扣人心弦的心情記事。
作者簡介
娜塔莎.麥克洪Natascha
McElhone
娜塔莎.麥克洪,1971年出生,為英國知名女演員。曾演出電影「冷血悍將」(Ronin)、「索拉力星」(Solaris)、「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目前為影集「加州靡情」(Californication)女主角。1998年與外科醫生馬丁.凱利(Martin
Kelly)結婚,育有三子。2008年丈夫馬丁因心臟病發暴斃死亡,當時作者還懷著第三個兒子。作者將喪偶後的日記集結為《寄到天堂的情書》。
作者序
十八個月前,我丈夫因心臟病發作暴斃。當時他在英國家中,我則帶著兩個兒子在洛杉磯工作,肚子裡還懷著老三。
這是非常難以言喻的十八個月,但是此時此刻我卻感到那麼一絲幸福快樂。真不敢相信我會這麼說,我無法解釋……我是那麼地深愛著他......沒有他我怎麼可能快樂? 但他已經成為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因為他的離世而得到擴張、延伸。
當噩耗傳來的那一刻,這是我腦中浮現戰爭的場景:血腥殺戮、斷臂殘腿、血肉橫飛。從當時的晴天霹靂到現在的接受所承擔,如此大的轉變幾乎無法想像;我不了解是如何做到的,只知道人類的生命力無窮;這種對生存、健康茁壯的渴望,能夠壓制任何衝動。
我很幸運,生命中擁有這三個兒子,他們散發出巨大的愛的力量,做什麼都勇往直前、活在當下,也帶領我這麼做。這三個小男生是我的老師,就連寶寶把頭轉向一邊,似笑非笑的神情,都會引起我的注意,讓我從幻想中回神過來。在我們的新世界裡,反思的時間變得所剩無幾;這變成一個不停「找事情做」、「找地方去」且飢腸轆轆的世界,充滿無窮無盡的疑問,而大部分的問題我都無法回答。
沒有人可以與我分享這一切了,這令我喉頭哽咽。有朝一日,當我得意地看著三個男孩長大成人,邁向他們的人生旅程……三副寬碩的肩膀將啟程、刻鑿出自己的命運之路。我的丈夫卻無法在此與我一同慶祝…… 這點我連寫都寫不出來。
他永遠看不到兒子們長大成人的一天,他們也不再有機會展現給他看,想到這裡我就委屈難平。
希望有朝一日兒子們會很高興擁有這份記錄。要是失落沒有帶來任何反思,還有什麼意義?寫這些日記,在丈夫過世後成了扶持我的重要力量,也是在我步下這陰晦孤寂的階梯時,支撐我的扶手。也許,對於那些痛失所愛的人,這份記錄也有同樣的功效?
C.S.路易斯(C. S.
Lewis)的《卿傾如晤》(A Grief
Observed)和琳喜.尼柯森(Lindsay
Nicholson)的《活在海底》(Living On A
Seabed)這兩本書曾為我帶來極大的慰藉。謝謝這兩位作者,以及過去十八個月來幫助我的人們。
馬丁之死是我離死亡最近的一次。從那樣的絕境重生,我秉持著信念,一定要在這些經驗蒸發消失前與其他人分享。(不管這信念是多麼短暫。)
以下只是我半夜兩點坐在床上、在超市排隊結帳、在學校門口等小孩、甚至在分娩時,匆促寫在紙上的感受與想法的零星片段。寫信給我丈夫,讓我能繼續將他留在身邊,直到我能「坦然接受」失去他的生活。這本書呈現給大家的,是我情感上的宣洩抒發,我的解藥、我的處方箋……
「你知道,我是醫生,我可以告訴你人的心是身體中最堅強的一部分,不管承受多麼大的損害,它都能自我修復。……馬丁.凱力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延伸閱讀:《說再見的那一刻》出版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